情商理论的提出
20世纪20年代,推孟等人研究发现,随年级的升高,智商与学业成绩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如小学阶段智商与学业成绩分别为0.50-0.70,中学阶段为0.50-0.60,大学则只有0.30-0.50,智商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成就相关则更低。皮亚杰在《智力与情感——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他们的互相关系》一书中指出,因为情感影响到个体是否实施智力的努力,因此它具有调节功能。又因为情感影响到目标选择,因此又表现出决定价值的功能,智力与情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赛蒙于1967年发表了《认知的动机监控与情绪监控》,专门论述奈索提出的动机与情绪在人的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心理学家赛尔金娜指出:性格特征对能力发展尤其是意志对科学家的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人的意志、性格和能力发展有关系。她特别强调意志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高曼的专著《情绪智商》问世后,EQ(Emotion Quotient)这一术语广为流传,并迅速影响到教育界。EQ的研究者揭示,在人的一切成功要素中,智商仅占20℅,出身环境、机遇也占20℅,而情绪智商却要占60℅。耶鲁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将EQ理论扩充为五大类: ①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②认识他人的情绪。真诚的理解、关心别人,善于倾听和沟通、有与人热情交往的 能力,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③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意志、毅力等; ④遇挫愈勇,有不怕困难的自我激励能力。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谷,重新出 发; ⑤永怀希望和责任、顽强独立的处事能力,即人际关系的管理,领导和决策能力。 纵观各位学者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推孟已经注意到了除了智商以外,情商与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成就相关很大。而皮亚杰、赛蒙、赛尔金娜则分别从情感、动机与情绪、意志几个方面讨论了它们在人的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沙洛维则扩大了智能的定义,尝试着从整体人生成就的角度对EQ做出了阐释。由此可见,智力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很大,但在注重智力因素的同时,对学生情商的发展同样不可忽视。把智商和情商作为对人发展的整体因素进行研究,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情商是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在笔者看来,情商就是人对自然、社会、人生怀有真切感受之意,怀有热爱之情感,具有广泛的兴趣,良好的习惯、愈挫愈勇之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