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保障报》
“培训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将会涌现出一大批有品牌的中国培训产品。而且,这种趋势在中国入世后会越来越明显。”日前,西三角企业管理培训有限公司总顾问、我国知名人力资源专家黄亨煜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作为在京城有影响的培训师,黄亨煜对入世后,培训市场的多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入世后引发“充电”热潮 “以往只是外语热,计算机热,而近期的培训几乎成了全方位出击,没有不热的了!”谈及入世对培训市场的影响,黄亨煜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有差距,入世后首先要补课,培训市场则具有巨大发展的良机。” 中国人为迎接WTO而进行“充电”的欲望十分强烈。近日,有关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76.4%的调查对象具有“要给自己充电,以应付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最近公布的“200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4695位企业经营者中, 有46.7%的企业将通过“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据资料显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已达5400万,但入世后五年内,全国一些重要行业都将出现较大的人才缺口。目前,全国熟悉WTO规则的谈判人才仅有9人,而熟悉市场的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几乎为零。为适应入世后完善人才结构的需要,曾有专家预测,入世后需求最多、商机最大的培训领域是农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领域的专业培训;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层次科学技术教育和培训;熟悉WTO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和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谈判人才培训;符应个性化的专业需要,接轨国际惯例的外语培训;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综合培训。 据分析,世界跨国公司或大企业都将利用中国物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入世后,我国无疑会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进程中,社会将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是我国目前最迫切需求量最大的,其中包括对农业富余人员的培训和对城市失业人员的转岗培训等。“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就业。”黄亨煜说:“可以把培训技术工人提高到和计划生育一样是一种基本的国策这样的一个高度,给予充分的投入与重视”。 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培训投入 据预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认识到,培训是企业为了发展需要的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现在仍然有许多企业把内部的培训当作给予职工的一种福利,有的则当成一种吸引人才的手段,有大量的企业进行培训是出于对职工的应付。针对个人而言,培训则是提升自身价值的有利途径,是一种功利性很强的投资。终身学习的模式将会形成,这是人才市场化对个人寻求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些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而这些员工却丝毫不领情,他们素质提高后,常常不是跳槽就是另起炉灶,企业培训竞是为打造了自己的竞争对手。黄亨煜认为,采用法律手段对这些现象进行规范是国际上的通行作法。一般来讲,针对重要的或投入较大的培训签定培训协议,如果员工违规则应该偿还培训费用并作相应赔偿,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才能调整企业和员工的双方利益。 培训与教育、经验介绍、讲座等明显的区别。教育具有基础性、系统性、超前性等特点,有很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有可能根本用不着。经验介绍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个案不系统,也不一定具有指导性。讲座则是围绕着一定主题的信息汇集,注重的时信息量。而培训是一种产品,有一定功能性和目的性;不仅注重信息量,更注重操作性和指导性;它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有效弥补教学与实践间的断层。 黄亨煜强调,管理是系统工程,要向管理要效益。他预测,管理方面的培训将成为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需求的重点。据介绍,在已经开展培训的企业中,也是只重视技术方面的培训,而轻视或忽略管理方面的培训。经营过程是对人、财、物、信息、能量五大要素的组合管理过程,对一些不起眼的细节没有严格管理,就有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内部损耗。高素质的人之间协调不好也不能产生最佳的人力资本配置,对经营也是一种浪费。
国外机构短期不会有威胁 黄亨煜告诉记者,国内培训业是外资企业催生的。中国国内第一批培训机构是在1995年前后出现的,如西三角这样的培训品牌就是出现在1995年。当时,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已经有一段时间,这些企业为国内企业界带来了一些新观念,他们重视培训员工的作法引起了国内企业家的效仿,国内培训机构才应运而生。 国内的一些培训机构多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或地区。据统计,北京市有几百家培训机构,有的是一些教育机构开办的,多是教育的延伸;有的具有协会的性质,一般是短讯班;再就是培训公司,常常是找几个老师来“走穴”,课程内容也是东拼西凑的。真正操作规范、课程形成品牌、运作时间也很长的培训机构只有十几家,著名的培训师也不屈指可数。 据了解,国外的培训机构的优势——有着成熟的课程、权威的专家队伍、丰富的成功咨询案例等,但他们有着明显的缺憾——对国内了解不够深入、从形式到内容多方面本土化不完全、价位很高等。他说,国内的培训机构熟悉本地市场和人脉,课程设计贴近中国现实,经营成本低,注重项目执行和活动实施,能制订符合国内市场需求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这也很有竞争力。而国外的培训机构也会进入中国市场,会对国内的培训机构有一定的影响,但短期内不会产生威胁。 |